2025年3月7日,江苏航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开展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分组讨论、主题宣讲等形式,师生们深入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畅谈心得体会,共话时代使命与担当。
一、两会精神进课堂,思政教育焕发新活力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4日在北京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24年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明确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体现了政府对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高度重视,表明了党和国家致力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信心和决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积极响应号召,将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通过专题研讨、案例教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厚植家国情怀。思政教师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议题,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深入解读两会精神。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学习,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坚定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决心。
二、师生热议两会精神,共话时代使命
在学习活动中,师生围绕两会精神展开热烈讨论。马院教师代表范晓倩表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将两会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通过结合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议题开展研讨,用数据对比和案例剖析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鼓励学生结合专业讲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青年担当。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脉动,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深化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
学生代表也积极发言,分享学习心得。2023级民航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张可绅表示:“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航空专业学生,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祖国航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23级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吴子豪则谈到:“两会报告中提到的‘高质量发展’让我深受启发,我将以工匠精神为指引,以航空强国为理想灯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争做新时代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创新形式,推动两会精神入脑入心
为了让两会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学生走进恒顺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实地参观,并热烈讨论3月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江苏镇江:作答‘智改数转’“报道,为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桥梁,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专业学生胡远宁说:“全国两会聚焦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发展动能,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在当下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特别是看到那些被数字化监控的百年醋缸,加深了我对新发展理念中‘创新’的进一步理解。”
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能够深入满足学生对时事政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接受最有热度和温度的思政理论知识。学院师生纷纷表示,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坚定信念、乘势而上,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