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向互动”为导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势,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型、教育型、研究型和宣传型的“四型”党支部。
一、促学习厚植理论素养,创建“学习型”党支部
(一)强化理论武装,实现理论学习常态化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特别是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思政课教师,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此,马院支部每年制定详细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更新、补充学习内容,定期组织开展集体政治理论学习,党支部年均开展理论学习达20余次。支部理论学习围绕马恩经典著作、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优秀党员事迹等主题开展专题学习,采取专家辅导、同行领学、互动讨论、学习笔记等多种形式,做到了政治学习有计划、有落实、有记录、有反馈,形成了“讲学习、抓学习、比学习”的好风气。
(二)倡导学以致用,确保理论学习有实效
立足马克思主义学院职责要求和工作特点,结合党史教育主题、思政课教育教学,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五门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开设,有针对性的开展理论学习,倡导学以致用,确保学习实效。一年来马院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参加了25场周末理论大讲堂,5场同上一场思政大课,选派22位教师参加“聚焦思政课改革 打造思政金课专题研修班”网络学习,选派8位教师分赴杭州、长沙、西安、武汉等地参加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的培训学习,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赴武汉革命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接受红色教育,切实提升教学能力。
二、促教学坚守主阵地,打造“教育型”党支部
马院支部注重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深度融合。马院教师兼具共产党员和思政课教师双重身份,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崇高使命。马院支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发挥“党建+教学”“党建+育人”优势,引导党员教师自觉将党性锻炼与教书育人融为一体,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深入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效果。党员骨干教师郭苏平、汪玲老师在学校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田双双老师指导作品《韧》在首届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众式优秀学习成果评选中荣获专科组特等奖,谌雷元、贾佳霖老师指导的《光点》作品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比赛优秀奖,2021年寒假,支部骨干教师坚决贯彻党委要求,放弃休假,认真筹备,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今年春季学期开设五门新课,我校也成为全省高校率先开设“四史”课的高职院校。今年5月,党员骨干团队创作的《初心如一》作品获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第七届“思政课情景剧”大赛金奖。
三、促科研紧扣时代特征,创建“研究型”党支部
马院支部聚焦时代特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等开展理论研究,以“党建+科研”模式推进马院科研工作,实现支部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有机融合和协同并进。支部以概论课教研室、基础课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综合教研室为依托,督促教研室履职尽责,发挥党员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创建“研究型”党支部。一年来,支部党员教师先后申报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1项、教育部课题4项;省厅级课题立项5项,校级项目3项;省部级、厅局级、校级课题结题1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与三等奖各1项;党建课题《武汉地区高职院校“选优配强”双带头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获“党建工作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优秀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
四、促宣传弘扬主旋律,打造“宣传型”党支部
马院支部充分发挥自身理论优势,在校内外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及时把党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传达给学校师生和社区群众,履行好支部的理论宣传职责,发挥好支部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扩大支部的理论辐射力和影响力。一年来,支部组织19名党员教师深入各专业学院担任“三进一融”思想导师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同时与校团委共办“学思讲坛”,为全校师生讲党课,努力做好党的思想理论宣讲工作。此外,支部选派优秀党员骨干教师组建“思政教师进社区”党课教师团队深入武昌徐东社区、水岸国际社区、三角路社区、融侨华府社区、余家湖社区、秦园路社区、油料所、红霞社区与徐家棚社区等开展理论宣讲活动50余场,提高社区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获相关单位一致好评。2021年3月18日,谌雷元同志在武昌区积玉桥街融侨华府社区所讲授的《百年岁月 与你有约》党课被学习强国平台报道。